百家乐- 百家乐官方网站- 在线Baccarat Online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一核双轮三元N平台”科教融汇育人模式探索实践
2025-11-14
聚焦国家战略和河南省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接河南省“7+28+N”重点产业链以及“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职业岗位,升级水利、交通、建筑、资源环境等传统专业,突出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互联网技术等专业地位,增设智能环保装备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慧水利工程技术等新兴专业,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才培养,提升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分析水利行业质量检测、工程造价等工作岗位群核心能力需求,融通水利行业技术标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水利赛道、水利行业技能证书等岗赛证要求,动态更新数字孪生流域、智能水文监测、绿色低碳施工等先进技术,构建契合行业前沿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拓展-实践创新”五阶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运用虚拟仿真、三维建模、智能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实现课程组织、教学过程与岗位工艺、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职业基本能力逐级递进到职场竞争能力。
科学技术赋能教学模式,驱动教学形态与过程智能化转型。学校2023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和河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以来,扎实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智慧化应用场景,加快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过程智能化转型。引入DeepSeek、豆包、即梦AI等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互动,实时生成动态案例,构建基于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孪生动态还原校园内真实土石坝、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以大坝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利用BIM技术对大坝进行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结合大坝监测系统数据,使虚拟场景与真实工程同步,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虚实融合”教学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建立常态化校企沟通机制,了解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探讨合作方向与项目。充分发挥学校理论研究优势和企业实际应用经验,根据合作项目需求,学校专业教师与省内水利企业技术骨干,联合开展河南省生态水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技项目、全省水利科技攻关项目及项目带人才计划等申报和建设,共同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范》等行业标准制定以及学校8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和2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构建三级产科教平台,深化科教融汇育人新格局。学校立足自身水利与环境专业优势,整合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博士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等校级平台,建设河南省生态水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智能制造工匠实验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省级平台,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国家教师创新团队、国家环境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学校师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和研究空间,为科教融汇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平台开展社会服务,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依托三级产科教平台开展多维度社会服务,深度参与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年度绩效评估、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五标段)综合治理,参与制定伊洛河流域闸坝联合调度与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为小浪底南岸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安全运行研究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服务等等,为水利行业在职人员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培训,提升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实现学校服务社会、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